社會的亂源──媒體

社會總會存在著各樣的亂象。然而,只要一亂便可深入家家戶戶、不分男女老少皆必須強迫接受者,大概只有媒體了,其中又以電視為最。

媒體的影響在於長期的潛移默化,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,也就是「潛在學習」(LATER LEARNING)。當人們長期暴露在不當的媒介內容之下,如暴力、自殺等,一旦在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景,便會產生相同的意念及行為,也就是「預視效果」(PRIMARY EFFECT)。

所謂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,即是說明了觀察學習的概念,也就是班度拉(BANDURA)提出的「社會學習理論」(SOCIAL LEARNING THEORY)。電視上的名人,往往成為支持者心中的偶像,也是模仿的對象(MODEL)。戲劇當中總將流氓型塑為英雄、偶像,發展出「暴力美學」,引起模仿,甚至進而發展出犯罪風潮(CRIME WAVE)。

修斯曼(HUESMANN)的「腳本理論」(SCRIPT THEORY)亦說明了電視正是以侵略性腳本進行製碼而產生暴力,控制了人們的社會行為;除了學習與改變的效果之外,暴露於暴力的描述下,會產生感覺的鈍化,增加對暴力行為的容忍度。

電視的「涵化效果」(CULTIVATION)影響了人們的觀念、生活態度,不論吃什麼、用什麼、說什麼、做什麼,形成了年輕人拜金、拜物、追求物質享受的偏差思想,即便不致於做奸犯科,卻也飽受了媒體的宰制,失去了原有的自由與多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OL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